股权律师
联系我们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华南凤凰律师团队网
手机:159  9997  9018
网 站:www.law91.com
邮 箱:qingwa886839@126.com
邮 编:51062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冼村路5号凯华国际中心七楼全层、八楼全层、九楼全层

 

企业并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并购
沃尔沃并购!中国民企海外并购案例
发布日期:[2019/6/30 0:56:23]    共阅[1120]次

前不久,浙江吉利与美国福特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这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项并购,如果从2008年4月吉利向福特首次提交并购沃尔沃建议书算起,到2009年7月吉利向福特提交第二轮标书,同年10月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直至2010年3月28日尘埃落定,历时近两年,波谲云诡,一直为中外媒体所关注.特别是正式签署后,舆论纷纷称道吉利掌“沃”,有的说是“穷小子”娶到“豪门女”,有的说是“蛇吞象”等据新浪网调查,67.1%的网民看好吉利并购沃尔沃;腾讯网的调查也显示,近6成的网民认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会运营得更好”;与此同时,也不无忧虑者,认为吉利并购沃尔沃,难题还在后面.

吉利并购沃尔沃:吉利并购沃尔沃:沃尔沃并非有钱就能买得来
那么,吉利并购沃尔沃到底说明了什么?能给人们哪些启示?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并购后又该如何防范风险、顺势发展?本文试作如下解析.


一、三大意蕴

这次吉利并购沃尔沃,内蕴丰富,含义深刻,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释放全球化经营能量

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世界经济的广泛实践证明,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就越是主张或推进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或国际市场竞争的“热身”;不发展市场经济,就无从获得参与经济全球化或国际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更谈不上从中分享利益.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从积弱积贫中摆脱,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从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等杠杆力量配置国际资源提供了体制背景和实力基础.从这个特定角度看,吉利并购案与其说是一家企业的成功,不如说是市场经济推进到一定阶段后的瓜熟蒂落;与其说是一家企业的愿望或利益驱动,不如说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使然.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以国际市场为边界,扩大市场经济的运作和活动半径,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促进市场经济国家间的经贸往来与融合,使国际分工与布局更趋合理.曾几何时,全球化几乎是英国化的代名词.在整个19世纪,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几乎殖民各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曾几何时,全球化又成为美国化的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骄傲地宣称:“外国模仿美国成为全世界的现象!”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尤其是个别大国不时出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甚至动不动拿中国说事.但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事案中,吉利所在地中国方面表示支持,福特所在地美国方面也没有过激的反对声,沃尔沃总部所在地瑞典方面也十分配合.这是否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经济全球化已从英国化、美国化之类的轴心状态开始回归或拐向真正的“全球化”?或者说,国际社会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推行市场经济中注定要释放出深度汇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能量已有所准备?

小平同志1979年访美,在参观亚特兰大市郊一家福特工厂时曾表示:“我们要向你们学习!”那时候,福特一家工厂每月生产的汽车总量就超过全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一晃30多年过去,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建设市场经济,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写或参与改写着世界经济版图.似乎与世界重心的转移相呼应,作为汽车豪华品牌的重要代表,沃尔沃1927年诞生于北欧瑞典,1 999年“下嫁”美国福特,如今“改嫁”中国吉利,从中或许能看出一点时代变迁的脉络,折射出经济全球化的活力中心正向东方转移.而吉利这样一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过才成长了1 3年的民营企业,如今能成功并购世界知名品牌汽车企业沃尔沃,则充分说明了推行市场经济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惊人威力.只要我们坚持市场经济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就一定会推动或促使更多的企业像吉利这样水到渠成地“走出去”,以全球化为新的经营尺度,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参与相关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全球布局,在国际竞争中培养和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经营能力,真正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突破我国创业、创富、创牌人群增多而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偏低这一将长期影响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制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跨国并购进入摄取核心技术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说法,叫“以市场换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初始阶段的对外开放水平.资料显示,“以市场换技术”源自上世纪80年代初汽车工业所提出的“技贸结合”,意思是在不得不花钱进口轿车的同时要求外方无偿提供相关技术,以促进当时资金匮乏的中国汽车工业提高制造和开发水平.此后出现的汽车合资生产潮流正是由此而来,比如“一汽大众”、“广州丰田”、“北汽奔驰”、“东风本田”等.但是,从实际运行结果看,应该说,“以市场换技术”基本上没达到预期目的.外方倒是纷纷占有了中国的汽车市场,而中方却迟迟未能真正获得国外技术,即便勉强转移一点,也不是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中外合资还造成一个严重后果,即强化了对外方的技术依赖,因而也大面积地遏制甚至扼杀了中方的自主创新.这应该是中国至今没有叫得响、亮得出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仅是汽车企业,其他产业领域的中国企业,凡怀抱“以市场换技术”愿望的,大体都因只是一厢情愿而落空.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试用或改用跨国并购方式,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纷纷表现出对国际汽车资产的极大兴趣,跨国并购预期增强.尽管并购作为双赢或多赢取向的经济行为,均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点或现实目标,但由此试图获得核心技术则是不少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然后,核心技术往往是买不到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囿于实力而无法实现全资并购,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核心技术.有些全资并购的,也多着意于或侧重于矿产资源(如湖南有色收购加拿大水獭溪锑矿100%股权)、市场资源(如雅戈尔集团收购美国KELL-WOOD公司旗下男装业务部新马集团)或品牌享用(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板块)等,无所谓核心技术.因此,跨国并购呈现的阶段性基本特征,似可描述为以资源类并购、扩张性市场并购、分享性品牌并购为主.

很显然,这次吉利并购沃尔沃,使得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出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不仅是第一次全资并购外国汽车品牌,而且直逼核心技术,被誉之为“连根拔”、“一锅端”.其中当然有偶然因素,比如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福特公司雪上加霜,更欲将并购后业绩一直不佳的沃尔沃尽早脱手了事.但主要还是必然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前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靠前,今非昔比,令人敬羡;二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锻炼,有的已蓄积相当大的势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伺机发力.通过全资并购,吉利不仅拥有沃尔沃的全部股权,还拥有沃尔沃全部关键技术(特别是包括在汽车安全与节能等方面独有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有望较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改变长期以来由于研发能力和研发经费有限,不得不局限于中低端适用技术而无缘于高端技术的被动落后局面,从而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以及其他产业领域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新的希望,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完成有效学习和获得核心技术的高难度动作.今后,中国企业要拥有核心技术,当然还必须立足于自己加大研发投入等来提高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但从吉利并购案预期目标的实现中也可以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致力于在摄取核心技术层面上提高跨国并购的层次与水平,由此来积极掌握自主研发主导权、丰富或创新自主研发模式与思维,从而大大加快各行各业自主研发的进程,促进更多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其示范与激励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吉利并购沃尔沃还非常有利于改变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长期以来,海外舆论老是在讲中国企业如何窃取技术甚至盗版,如何不尊重国际惯例,如何不尊重知识产权,等等.这次并购则完全是按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法制化的方式运作的,堪称“明媒正娶”,这就大大改善了中国企业的形象,乃至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国际形象.由此,也将使更多的外方企业看到一个以名正言顺的并购方式来占取核心技术制高点的“中国时代”正扑面而来,而仅靠技术封锁、市场垄断、资本控制等手段已难以阻挡中国企业的“文明生长”,从而有可能采取更为务实、明智的合作方式,尽管依然可能是很不情愿的.


(三)企业家精神重塑民营经济新风范

如果说促成这桩并购案有诸多偶然和必然因素,那么,其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本人及其整个管理团队,或者说以李书福为代表的中国式企业家精神无疑是关键性的,甚至是最有亮色、最为耀眼的.为什么同样是在国家大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同样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有可能捕捉到各种机遇,其他汽车企业无多惊人之举,而吉利却能主动出击并最终得手?这不能不聚焦于李书福个人弥足珍贵的企业家精神.正是这种企业家精神,使吉利并购沃尔沃成了重塑中国民营经济新风范的一个世界级平台和良好契机.

1.坚定的中国意识.

李书福具有许多民营企业家共性方面的闪光之处,比如敏锐的商业嗅觉、精明的生意头脑、执着与坚韧等等,但在并购沃尔沃的整个进程中,人们看到他还具有非常坚定的祖国意识.一般而言,并购在市场经济中不过是一种通行的企业行为.但是,一个企业的跨国并购、跨国经营,往往又是与一个国家的声誉和力量紧密联系的.而坚定的祖国意识,一方面能增强企业的必胜信心,一方面又能加强企业的责任担当.李书福说:“吉利之所以敢去碰硬、碰大、碰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相信祖国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断深化,相信党和国家是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可以说,正是这种坚定的祖国意识与信念,使李书福摆脱了以前常常郁结心头的孤独感,激发了更多的大气、从容和沉着,形成了无负于前进中的伟大中华、伟大祖国而踏踏实实地作用于企业并购层面上的大眼光、大手笔和大格局.谁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只会盘算赚小钱7谁说中国的“草根老板”、民营企业家总为小农意识或小富即安意识所束缚?看一看李书福及其整个管理团队的优异表现,是足以令人对民营经济新风范刮目相看的.

2.近乎本色的真诚.

1999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到吉利视察,李书福不无动情地表示:“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正是这一股子本色真诚,感动了许多人,团结和凝聚了各方力量.很难讲,这次福特及相关方面最终让沃尔沃“改嫁”吉利,就没有李书福浑身洋溢真诚的人格力量之触动.事实上,当福特由于陷入破产危机在2008年1 2月宣布 沃尔沃时,有意并购者不少,不仅有中国的,也有美国和英国的,甚至有瑞典当地的:就是中国,也不只一家,有国资背景的奇瑞、北汽和长安等都跃跃欲试.

但是,正如吉利认真研究过沃尔沃一样,沃尔沃也认真研究过吉利,包括瑞典的沃尔沃工会都曾造访过吉利,他们也希望找到一个好的下家,并非谁有钱就嫁给谁.与此同时,一家美国投行也对吉利作过认真的全面评估,它就是高盛集团.2009年9月,高盛旗下的私募基金GSCP向吉利定向发行25.86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高盛之所以决定投资吉利,也因为对吉利有深入了解,它几乎查遍了吉利近几年来所有的投资账目.而在从接触到彼此认同的整个谈判过程中,假如没有从话里话外浑然透出的本色真诚,李书福凭什么去打动对方、征服对方、消弥彼此间的文化差异或观念差异而形成共识?可以说,吉利并购沃尔沃本身就是一次地道的“真诚之旅”,不只是实现了福特与吉利双方所代表的文化融合,还涉及沃尔沃总部所在地瑞典方面的文化融合.在整个并购谈判过程中,李书福本人很好地展现了真诚的感染力量.一次与沃尔沃工会谈判,对方问李书福:你能不能用三个字来形容你为什么比其他竞争者更好?当时与会的福特高层比较紧张,生怕问倒李书福,便连忙出来解围说,“这怎么可能?做不到.一是他们不知道另外的竞争者是谁;二是光三个字怎么讲得清楚.”没想到李书福随即平静答日:“我可以.ILove You(我爱你)!”话音刚落,就赢来现场一片掌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融合效果.他还多次诚恳表明,并购后的吉利与沃尔沃,不是“父子关系”,而应是“兄弟关系”.因此,要保持沃尔沃轿车公司目前的工厂、研究中心、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这“四个不变”,一改当初福特并购时大动干戈、换将换马的做法.其中的温和、善意与对他人的尊重,对于稳定沃尔沃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的情绪,增进理解与认同,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这就是真诚的魅力:清澈见底,阳光灿烂,硬朗而复明朗!事后,李书福谈到:“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沃尔沃企业,也并不是说钱不多就买不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应该说,这里面就闪耀着真诚待人、真诚处世(处事)的新型企业家精神.

3.开阔的国际视野.

中国企业要在当今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成长、发展,就必须突破地区乃至国家疆界的限定,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襟怀来寻求企业经营管理的新尺度.这也是新的历史起点对中国式企业家精神提出的一种“优化升级”,而李书福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得异常突出.他于上世纪90年代末萌生轿车之梦,希望“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后来又提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再后来又喊出“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要“让世界充满吉利”.这个演进过程极其典型地表明他是如何拓展国际视野的.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他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思路,把握整个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规律,与时俱进地拓宽企业的经营边界,把视野和目标适时并具有前瞻性地扩展到全球.正是这种开阔的国际视野,使得李书福较早地预见到通用等跨国汽车企业将陷入困境,为他乘虚而入、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

沃尔沃原本是欧洲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它素以重视汽车安全闻名于世,“安全、质量和环保”作为其核心价值,渗透于公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从1945年到1990年,它总共在出厂的各式新车上创新设计配置了32项主动或被动安全装置,其中多项被全球其它汽车厂商广泛引用.上世纪50、60年代,奔驰、宝马和奥迪公司的发展均落后于沃尔沃公司.随着战后经济的逐步好转,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开始加速.但即使在80年代,沃尔沃也仍与奔驰、宝马和奥迪公司并驾齐驱,并略胜于宝马和奥迪公司.而进入90年代末以后,沃尔沃由于被福特兼并,管理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制约,战略上失去主动权,陷入发展瓶颈期,汽车产量停滞不前,以致逐渐被宝马和奥迪公司赶超.沃尔沃被福特并购后的走衰,一直为李书福所关注,早已纳入其紧密跟踪研究的视野之内,他深知,培育一个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我国自主轿车品牌的发展时间都不足,整体上都缺乏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而且产品大多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盈利能力弱,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在汽车出口中,由于我国乘用车产品价值相对较低,企业经验不足,频频遇到安全等法规的贸易壁垒,从而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整体形象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能将已有80多年历史的沃尔沃世界一流高档汽车品牌收购过来,就可以有效突破品牌“天花板”,获得国际知名品牌的经营管理经验,加速提升吉利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家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此,他依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实践路线,相继实验性地控股英国锰铜公司和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跨国并购经验和启示,以至最终能够按照国际惯例掌握好谈判节奏与力度而直抵成功并购沃尔沃之彼岸.

开阔的国际视野,还使李书福对完成并购后的吉利与沃尔沃在世界汽车市场中的分工定位等,有足够清晰的勾勒与布局安排.沃尔沃将更多地面对欧美市场的日益回暖,有效利用其一流生产设施,尽可能发挥潜在产能,以增加销量,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吉利则要更多地借鉴沃尔沃严谨的研发体系和架构,加快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研发水平,加快提高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质量,以适应和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与国际市场需求.一个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企业家,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足够辉煌业绩的世界级大企业家?这恐怕尚需假以时日,但重要的是,其中的逻辑路线似已埋设,我们充满期待.二、两大影响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出资最大的一次跨国并购,吉利并购沃尔沃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内外、业内外产生许多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的影响

从国内汽车产业格局看,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势必产生深刻影响.这突出表现在:

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以及公路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坚实基础.据统计,进入本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汽车消费的复合增长率已高达19%,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46辆,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外电评论“中国正处于汽车化时代的门槛”.吉利并购沃尔沃,将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大大提高以知名品牌取胜、以核心技术取胜的资源配置能力,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及增长方式,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同时,在普通车与豪华车的市场配比中,也有可能实现产能结构均衡.据有关资料,中国的豪华车市场规模计划将由目前占整个汽车市场规模的4%左右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7%左右(约140万辆),其中并购后的沃尔沃完全有可能捷足先登,占取较大市场份额或市场贡献率,从而带动中国汽车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吉利并购沃尔沃:先输血再造血  融资27亿美元用于收购视频时长:00:22 吉利并购沃尔沃:先输血再造血 融资27亿美元用于收购
播放:42671次 评论:8306人
2.带动汽车零部件技术快速进步.

汽车企业本质上是一种组装型企业,因为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零部件上.近年来,一些以外方主导的合资汽车企业利用我国加入WTO所做的承诺,以及零部件低税率等政策,采用进口散件组装总成,尤其在自动变速器、发动机、电子部件等关键零部件及整车设计等领域,通过牢牢控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来继续实施对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封锁,极大地限制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吉利并购沃尔沃后,能够直接拥有国际高端品牌和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通过整车和零部件同步研发,能有效提升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高附加值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并理直气壮地掌握主导权.同时,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竞争力,并购后的沃尔沃也将主动导入中国生产或采购国产的合格零部件,不断提高国产比率及水平,使之进入高端汽车配套市场,并由此引领和促使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车及众多中高级车加大本地化采购力度,从而有利于加快形成我国在汽车零部件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

3.创造自主创新的宽松 环境.

我国加入WTO后,部分外资企业对我国中外合资要求的5%股比限制仍提出异议,大型企业集团普遍缺乏动力进行自主创新,以吉利、比亚迪、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也频频遭遇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于跨国公司,其产品出口不免遭到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使自主品牌概念有所创新与深化,同时显示了通过资本运作也能有效获得先进技术,为我国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国内国际 环境.这对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4.拓展服务业的增值空间.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升级与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顺应汽车产业链利润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在制造服务、销售服务、使用服务等服务领域积极拓展,国际汽车大集团已经形成了专业化汽车服务业务,其服务收入比例(不包括销售)最高达到了15%.而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比较落后,整个行业服务收入所占比例仅为5%左右,最好的上海汽车集团也仅为7%0自主品牌尚无能力进入高水平、深层次的研发等服务领域,这是导致其盈利能力弱、制约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吉利并购沃尔沃后,能加速向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及汽车金融、营销等领域拓展,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服务型企业.同时,通过示范效应和技术外溢,将有效促进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和合资企业以价值创新为主导来推动汽车制造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型,以市场需求为基点来促进产业增值和延展制造业的价值链,以信息技术来支撑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优化我国汽车产业格局和增值水平.

从国际汽车产业格局看,吉利并购沃尔沃也将产生很大影响:

1.切实感受中国企业进军世界汽车市场的强劲势头及压力.

对已经习惯于主导国际市场的外国企业而言,吉利充当主角的这起跨国并购案,无异于异军突起,亟需应对.英国《观察家报》网站文章说,这起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凸显了中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一股力量的时代已经到来,彰显了它要成为世界商业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参与者的野心”.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文章说:“这是迄今表明中国野心勃勃要进军全球汽车市场的最明确迹象.”《问题》周刊网站文章说,这笔中国在海外汽车工业领域最大的收购交易,标志着中国开始“以平等的身份进入欧洲汽车工业领域”.

2.打破欧美跨国公司垄断高端汽车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一统天下.

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缺失,一直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硬伤与软肋.而吉利并购沃尔沃,标志着中国汽车亦可借助国际知名品牌和先进的核心技术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化.这对现有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是一大突破,此前中国汽车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品牌与技术上,基本未能涉足高端层面.而吉利并购成功,必定会激励更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冲顶”高端汽车品牌与技术核心,勿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并购重组等.

3.引发新一轮并购重组热潮.

吉利并购成功的示范效应,很可能会从国内波及整个国际汽车业.跨国并购作为品牌与技术提升的有效手段,将为更多的国内外汽车企业效仿或采用,并使全球现有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营销网络等发生一连串的转移、合并、收缩或扩张等调整.跨国并购还会作为一种应对像吉利这类追赶型后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力利器,促进强强联合而形成超强联盟,使整个竞争态势出现新变化.今年4月7日,就在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不久,世界三家知名汽车制造商戴姆勒、雷诺和日产在布鲁塞尔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成全球汽车联盟,以应对全球小型节能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此次联合使之成为继丰田汽车、大众——铃木联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很难说它在多大程度上与吉利并购案有何关联,但吉利并购沃尔沃则一定在相当程度上是顺应或引领着新一轮并购重组热潮到来的.


(二)对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产生的影响

吉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快速成长与发展的进程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奇迹和生动见证.那么,当它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后,会不会反过来对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产生一定的影响呢?本文认为:

1.必将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企业健康发展.

短短13年,吉利从没有“准生证”到在国企林立的汽车业跻身十强,以至成功并购沃尔沃,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发展非公经济政策的正确与卓有成效.而吉利突飞猛进的近十年,也正是党和国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非公经济从夹缝中求生存、从体制性障碍中顽强地拼出一条血路来,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确实是一次巨大的社会转型,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这正如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最强音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目标得以实现,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光明的前景.”而广大民营企业不畏艰难,热情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强国富民为己任,并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采和更加骄人的发展业绩,日益赢得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更多关切与信赖.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成功,则又一次生动地表明发展非公经济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从经济弱国转向经济大国进而成为经济强国的光明之路;同时也表明广大民营企业在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已有长足进步,有的已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理想境界以及创造奇迹的能力.因此,对于非公经济这样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完全应该实现最大限度的“对内开放”,完全应该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获得健康发展的更大空间.

2.必将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吉利并购沃尔沃,实则是从国有汽车企业一统天下的“丛林”中杀出来的,但问题在于这么多的国有汽车企业享受着生产牌照、政策扶持等垄断利益,却迟迟不能像吉利那样脱颖而出,原因正在于传统管理体制的落后与陈旧.事实证明,要面对日趋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光靠国有企业,由于受制于体制束缚,即使政府与银行给予再多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也是很难大有作为的.而且,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西方发达国家向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很容易将国企的一些跨国并购行为政治化,以致错失很多发展良机.因此,深化改革以所谓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包括央企)为取向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亦已迫在眉睫.而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其中在汽车制造等竞争性领域要学会“战略退出”,以腾出更大的空间让实践证明完全可以搞得更好更快的民营企业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我们必须依循“中国特色”,但同时也不能漠视“普遍规律”.为什么中外经济学界普遍不看好国有企业这种体制安排?因为现代经济学最基本的效率原则和世界经济的广泛实践都早已反复揭示,只有竞争才能带来繁荣.而在充分竞争的公平环境下,不免会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糟糕的民营企业,但在国有企业中却一定无法滋养出比李书福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更加彻底、通透、光芒四射的企业家精神.一个进步的社会,应当懂得如何将尽可能多的优质资源配置或托付给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先进群体,唯有如此,整个社会才能走向更大的进步.

3.必将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政策.

党的十五大以来, 政府积极鼓励扩大境外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与途径,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2002年党的十六大与2007年党的十七大均着重指出,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一些部门和地方对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多有限制.于是,2009年10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这对吉利并购沃尔沃而言,完全是一个利好消息,可在“走出去”的同时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来”,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很显然,制定和完善更加符合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技术战略、品牌战略的产业政策,一方面能有效利用国外技术和人才,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提供先进和适用技术,解决我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为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获取知名品牌营销和国际化运营经验,为我国进行海外资金密集型、高技术并购项目多做探索,以最终推动自主品牌更好地“走出去”.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整个经历表明,激烈的境外投资竞争,也会促使一家聪明的企业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战略升级.而这里关键在于宏观管理层面的产业政策以及其他制度安排,应当让这些聪明的企业更多地拥有选择的自由、敢冒风险的自由乃至自我纠错和调节的自由等倘能如此,就会尽早诞生出一批具有中国血统而又不惧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强大乃至伟大的世界级企业.


三、两点建议

如上所述,吉利并购沃尔沃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丰富和活跃了人们的思维,调整和改善着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非公经济与国有经济等既有事物的认识,激起对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战略预期.为了将并购之后的发展之路走好走稳,不负众望,本文建议:


(一)充分估计困难,主动规避风险

完成签约仅仅是并购成功的初始一步,后边的路途还充满着不确定性甚至风险.对年轻的吉利来说,许多问题与困难都意味着严峻的考验.比如,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从而在发展迅速的中国本土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沃尔沃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据称每卖出1辆就亏损4400美元),最急迫的就是 流问题,到底该怎么尽快化解呢?又如瑞典的高工资和高福利怎么维持,沃尔沃原有的庞大海外营销网络怎么管理,沃尔沃与吉利两种品牌怎么协同等这些都必须充分估测其难度,宁可高估,决不低估,防患于未然.


(二)加大支持力度,及时排忧解难

这次吉利并购沃尔沃,令人欣喜地得到了来自国家富有远见的政策支持和全方位服务,包括获得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及相关高层政府官员出席收购仪式等,而不再是孤军奋战.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特殊作用已非常重视.但是,如此巨额资金的跨国并购很需要继续获得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比如吉利为沃尔沃设计的脱困蓝图是依靠中国消费市场扩大销售,依托中国生产基地大幅度降低成本,双管齐下,短期扭亏.但是,这些都需要有后续资金及时投入,因此,怎样确保资金链不断裂,就必须有政府与银行支持才是.又如吉利并购沃尔沃,肯定有利于培养大量掌握先进环保、安全和低碳发展技术和理念的自主开发人才以及经营管理人才.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学员规模的培训院校,恐怕也无异于画饼充饥.因此,可否按程序特批建立“沃尔沃工程技术学院”、“沃尔沃商学院”再如,跨国并购需要大量外汇,而我国高达两万多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主要是官方外汇储备,在目前这样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潜藏着难以想像的风险.因此,可否考虑通过利用外汇储备来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特别是像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满足跨国并购、跨国经营的需要?这样也许既能促使我国实体产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也使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多了一个既安全又长久受益的渠道.

并购当然是一种企业行为,应该只具有经济属性,政府不能过多包办或参与.但是,从历史看,跨国并购、跨国经营的兴起几乎都包含着政治的力量和政府的支持.众所周知,三菱是日本最著名的商标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品牌之一,日本国内有一百多家三菱企业,海外也有数百家三菱分支机构.但在近一个半世纪之前,三菱还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区区”公司,全部家当据称只是三艘小船.三菱的成长壮大正与日本的崛起紧密相连,在某种程度上是日本崛起的缩影.三菱成立的时候,正值日本明治维新,政府需要企业操作办大量事务,其第一桶金正来自于日本政府委托经营的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五岁的时候,三菱更得到一个更大的政府单子,这就是开辟日本到上海的航线.不到一年时间,美国的太平洋邮船公司、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航海公司就被逐出,三菱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显而易见,没有日本的崛起,三菱的成长壮大难以想象.

今天,既然吉利已经喊出“让世界充满吉利”、“快乐人生,吉利相伴”,并迈出了跨国并购的关键一步,那么,从全社会和政府的角度继续给予更多关注,适时帮助排忧解难,原本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应该多一点当仁不让.

【字体: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关闭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广东司法考试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司法厅网  广东政法网  广东法院网  广东人事考试网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网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吴晓琳律师,广州资深律师,擅长股权、并购、刑事律师业务。从业十来年,专职办理各类民商、经济、刑事案件,业内口碑良好,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和广泛的人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冼村路5号凯华国际中心七楼全层、八楼全层、九楼全层   手机:159 9997 9018   电话:159 9997 9018   E-mail:qingwa886839@126.com
Copyright © 正义的凤凰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56994号   网站维护英讯科技